本报讯一说畜牧业丰收就通报增长了多少“头只”,这种做法在内蒙古运用了几十年后,终于在一个边远偏僻的地方——阿拉善盟被改变了:这个盟强制性控制牲畜过牧现象,明文规定全盟牲畜总头数限制在180万头(只)左右。
据有关人士介绍,阿拉善盟过去只顾追求牲畜头数增长,致使牲畜严重超载过牧,生态环境急剧恶化,近几年岁岁无误的沙尘暴不仅使阿拉善人吃尽了苦头,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北京、天津人也饱受株连。痛定思痛,阿拉善人终于明白了“牲畜多了也成灾”,开始控制牲畜头数,畜牧业由资源数量型向资源质量型转变,明确提出“压缩牲畜头数、控制山羊、保护骆驼、稳定绵羊”的发展思路,并且建立了北部骆驼带、中北部白绒山羊带、南部绵羊带草原畜牧业基地。他们把发展重点放在农区畜牧业上,在农区提出了“人均一口猪,户均一头牛,亩均一只羊”的发展目标,使农区牲畜由过去的5万头(只)发展到目前的25万头(只),达到了农牧业生产互补的目的。
由资源数量型向资源质量型过度,最需要的是“牲畜种子工程”,没有好品种,还是那种两三年才长二三十斤的羊,资源质量型就无法实现。阿拉善盟对3万多头(只)种公畜实施了普查,并进行了鉴定、建档、立卡。此外,完成了42万只白绒山羊改良配种和2万多峰骆驼的选配,建立了白绒山羊人工受精点16处,成功实施了白绒山羊常年人工受精2万只,使良种率达到63%。山羊个体产绒量达到0.3公斤以上,骆驼产毛量达到4公斤以上,绵羊胴体重量达到20公斤左右。
据有关部门介绍,阿拉善盟每年牲畜出栏率达到40%,大大减轻了草原的压力,牧民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。目前,阿拉善盟畜牧业增加值已突破1.68亿元,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1元。